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中国博协理事长刘曙光:数字化推动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新发展

时间:2021-12-28
来源:博物馆圈公众号           作者:
字体 :

12月27日,首届“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峰会”暨“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联盟发起仪式”在成都举行。

来自敦煌、四川博物院、金沙、三星堆博物馆等单位的数字文化大咖、博物馆馆长等众多业界企业家齐聚一堂,共话数字文化产业战略,讨论传统文化数字的传承与发展。

在此次峰会上,正式宣布了“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联盟”第一批九家理事单位名单,分别是:成都传媒集团、洲明科技、南海数据、新维畅想、欧特克中国、四川博物院、九九互娱数字文化、青旅智库等。联盟代表们齐聚台上,在装置艺术中,共同启动“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生态联盟”成立。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举办第一届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峰会,称得上时代精髓,领风气之先。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在峰会上表示,中国的博物馆是文化事业的重要构成,本次峰会的宗旨“以数字技术弘扬中国文化,以优质内容讲好中国故事”完全符合博物馆事业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科学知识的根本使命。

刘曙光回顾了中国数字文化的发展历程。他讲到,1984年,上海博物馆成立了中国博物馆领域第一个部门编制的“信息中心”,并在90年代初启动了藏品数据库的建设。90年代后期,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数字化工作不仅领先于当时国内各馆,而且可以和一些国际知名博物馆并驾齐驱。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文物局启动了第一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到2016年基本实现了中国文物藏品数字身份证的系统建设,为构建博物馆数字藏品新资产奠定了基础。

“目前,一些‘头部’博物馆的藏品数据库,已经从二维发展到三维,从文字影像到元数据综合系统。可以不夸张地说,中国博物馆的藏品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刘曙光说,目前,中国博物馆正在发生从藏品数据库到藏品知识资源库的迭代变化,表现及传播形式也从文物知识的数字化多元演绎,发展到文物故事的数字化沉浸式互动体验。同时,中国的博物馆,从上世纪80年代起的信息化、数字化到本世纪20年代的智慧化发展,始终与世界潮流保持同步。“我能看到的是,从单体博物馆建设到云展览、云直播或新媒体服务,中国博物馆群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数字知识资源库和具有丰富数字知识的产业体系,吸引了更多公众利用博物馆数字资源进行学习、开展研究。博物馆对公众和社会的数字开放,正在成为公众和社会的强烈需求,也成为中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最突出的时代特征。”

原载于博物馆圈公众号2021年12月27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