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巴黎圣母院重建经验国内首揭晓,数字化如何“再造”文博?

时间:2021-12-21
来源:澎湃新闻公众号           作者:
字体 :

2019年4月15日,一场大火摧毁了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和大部分的屋顶,在全世界都在为之惋惜时,建筑历史学家安德鲁·塔隆赛生前用激光扫描的巴黎圣母院数据成为了修复的希望。科技为文化保护和传播带来了新希望,文博数字化也成为了全世界文博人关注的焦点。

12月15日,第二届“文化+科技”国际论坛在深圳腾讯滨海大厦拉开帷幕,本次论坛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深圳市政府指导,故宫博物院与腾讯联合主办,来自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等7国16家博物馆的70多位文博专家分享了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共商博物馆数字化的未来发展之路。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

“文化+科技”国际论坛旨在整合文化与科技的优势资源,为国际各方搭建前沿学术交流平台。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开幕式上表示:“在数字时代和疫情之下,我们应当以更为长远的眼光,重新审视博物馆的定位与使命,深入挖掘阐释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赋予文化遗产新的活力,答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命题。”

巴黎圣母院敲响文化保护警钟,文博数字化时代来临 

论坛上,巴黎圣母院的修复经验首次在中国公开。巴黎圣母院重建项目中“数字数据”工作组的负责人利维奥·德·卢卡分享了如何通过数字制图、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去修复这项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他表示:“尽管这(巴黎圣母院的损毁)令人心痛不已,但是对观察和研究巴黎圣母院来说是一个特殊时刻。因为技术的成熟,特别是数字技术,使我们可以辩证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无疑敲响了各国文物保护部门的警钟,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文化大国、文物大国来说,文化的保护更为重要,同时任务也更为艰巨。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的道路上,除了政策的引导,文博单位的自身力量,也需要科技企业的助力,《“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就强调,要全面加强文物科技创新、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

一个有生命力的文化不应该只存在玻璃柜中,还应有传播力,而文博数字化,除了有利于文物估计的修复和保存,更能丰富文物的展现方式,增强世界各地的人们对文物古迹的兴趣,从而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倦勤斋首次亮相,腾讯共享“中国经验” 

故宫近些年一直活跃在中国文化传播的一线,数字化上也是先行一步。论坛同期,“纹”以载道——故宫腾讯沉浸式数字体验展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开展,并于12月18日至次年2月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展览以“纹样”为主线,数字化展出粉彩开光四季山水图转颈瓶、五彩鱼藻纹盖罐等600余件以纹样精美著称的国宝级展品。

值得一提的是,“梦幻江南”展区首次线下数字复原了倦勤斋。这座建筑是乾隆皇帝退位后的休养之所,依江南风格建造,其精湛的装潢工艺被誉为古代室内装饰的巅峰。由于修缮持续进行,倦勤斋一直未曾开放。此次,腾讯携手故宫以数字技术复原,向公众首次全景展示倦勤斋初建之貌,结合QQ音乐全景声技术打造的影院级声效,带领参观者穿越回200多年前乾隆的“退休”生活。数字化的交互能燃起更多年轻人对文物的兴趣和热爱,从而让文化代代相传。

互联网联合博物馆构建“数字文博”是大势所趋。2011年谷歌的文化艺术项目Google Arts & Culture就把全球1000+博物馆搬到了线上。巴黎圣母院的修复也得到了互联网多方的帮助,利维奥·德·卢卡也在演讲时表示,到2024年,巴黎圣母院的所有重建数据将在网上公开,相当于复刻了一座“线上圣母院”。

在中国,腾讯与故宫的合作由来已久,2016年,故宫与腾讯首次达成战略合作,以社交、动漫、音乐、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文化创意业态与前沿技术,全面助力故宫传统文化“活起来”。

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

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在论坛上表示:“2016年,故宫携手腾讯探索文博数字化,一方面通过‘新文创’打造了古画会唱歌等刷屏级作品,让传统文化成为年轻一代的潮流文化;同时以‘新科技’助力文物数字采集等数字基础设施,并打造数字故宫等微信小程序,让文物在云端触手可及,助力中国文博插上了一对新科技和新文创的翅膀,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模式,为全球文博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这也是腾讯践行‘科技向善’使命的重要实践。”

数字文博稳步推进,让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 

在进入深度数字化阶段时,腾讯也在探索如何更好利用技术帮助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在自然等因素的作用下,再周全的线下保护也无法保证文物长存,因此复制一个线上博物馆成了目前来说最保险的方式。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还能帮助文物“看病”。例如面对剥落严重的敦煌壁画,腾讯多媒体实验室与敦煌研究院合作,通过深度学习敦煌壁画病害数据,形成自动识别并添加图示的一整套算法,打造出高效的AI壁画病害识别工具,提升了修复速率。

保护和修复后,还要普及和传播。在微信小程序“数字故宫”“云游敦煌”和“数字秦陵”上,观众不但可以导览和看线上展览,还可以浏览文物高清图、观看博物馆VR全景、参与新文创互动体验,以及观看赏花慢直播,让文物“云游”世界。为了让传统文化传播更广,形式上还要即严谨又有趣。“古画会唱歌”、“敦煌动画剧”以及这次亮相的倦勤斋,都是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在传播严谨的历史文化。

在数字化时代,人类文明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与科技有了前所未有的碰撞,文博数字化在向全世界发出新命题时,也给了我们审视现在和未来的机会。科技企业用有界的技术重塑了无界的文化,在面临“文化保护”这个全世界的共同使命时,正在用“科技向善”的力量一步步推动文化传播的进程。

原载于澎湃新闻公众号2021年12月17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