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 > 通信科普

黑夜走路的灯笼——长征中的无线电通信

时间:2022-10-22
来源:中国电信博物馆公众号           作者:
字体 :

回望红军长征路,无线电通信部门就像长征中“黑夜走路的灯笼”,为党中央决策提供了准确无误的情报和信息,帮助红军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光辉胜利。

今天是红军长征胜利86周年纪念日,让我们一起回顾无线电通信在红军长征中发挥的作用,重温红色电信前辈们辛苦奋斗的岁月。

不间断通信联络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后,军委三局对无线电通信实行统一组织,保障红军的作战指挥。为保证行军时的电台安全和通信效率,红军前敌指挥部作战科采取了两部电台交替前进的方式:一部电台工作,一步电台行军,从而保证了通信联络的不间断。

据无线电第一分队队长罗若遐回忆,为了确保中央军委同下属的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及主力师之间不会因为日夜行军而中断联络,无线电第一、第六两个分队被分成两个梯队,第六分队为第一梯队,每天随同中央军委所属第一纵队出发;第一分队为第二梯队,由罗若遐率领,留在原来的宿营地继续收发电报。当第二梯队的电台得到第一梯队在新宿营地发出的信号,才拆收天线,向新的宿营地前进。

红军在长征途中使用的无线电台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工信天津)

长征中,由于指挥机关和各作战部队都处于急速行进的状态,很容易出现此台开机工作、彼台仍在行军途中的情况,因而影响及时联络。这种交替转移、逐次前进的无线电通信方式,很好地保证了中央军委总部电台和各部队间的不间断通信。

无线电侦查为红军“照亮夜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代战争中,及时发现和了解敌人的动态、部署,是调兵谴将、克敌制胜的关键。

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国民党军加强了对无线电通信的管理,各部无线电通信都正式加密了。此时,红一方面军总部也根据无线电侦察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把侦察台从无线电总队分出,划归红一方面军司令部侦察科(科长曾希圣),加强了对敌军密码的破译工作。1932年5月,红一方面军总部给谍报科增设了一部侦察电台,并调来了无线电二分队的报务员胡立教和红三军团最优秀的报务员曹祥仁。

曾希圣(图片来源:搜狐号听闻今史)

1932年8月20日,研究工作出现了突破的契机。红军攻占宜黄县城时,曾希圣从缴获国民党军第二十七师一个军官的公文包中,发现一份国民党第九路军司令孙连仲发给守城部队的电报,其中有30来个字已译出,密码名为“展密”,但没有找到密码本。曾希圣与曹祥仁以这份部分译出的电报稿为基础,共同猜译余下未译出的部份。曾希圣中文底子好,曹祥仁对码子熟悉,二人密切配合。他们结合国民党军的情况,将不断侦收到的“展密”电报拿来对照研究。由于国民党军的电文内容繁杂,文体古怪,碰到疑难军语,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总政委也凑过来一起参加猜字,一起研究电文的格式和文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钻研,于1932年10月终于将“展密”全本贯通。

通过破译“展密”,使曾希圣、曹祥仁逐步摸索到国民党军密码的编制规律和语言习惯,信心大增。他们一鼓作气,到1932年年底,在二个月的时间里又连续破开密码共17本,将中央苏区周围国民党军使用的通用密本全部破开。这样一来,红军对国民党军的任何行动都能做到了如指掌。通过破译密码电报得来的情报为红军总部掌握敌情变化、预测战事发展、打赢战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08年1月,张震将军在评述首破国民党军密码“展密”的意义时说:“密码技术的掌握,使红军的侦察能力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成为技侦情报工作的独特优势,在我党我军的情报工作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34年1月,当时中央为加强作战指挥,对军委总部进行了机构调整,由红军无线电总队从事侦听工作的人员和电台为基础组建了二局,其任务主要是通过无线电台的收讯台侦听敌人的电报,并对情报进行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

回顾长征时,毛主席曾作出这样的评价:“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 

周总理也曾说:“那时,党中央指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不是主席的心血来潮或神来之笔,基本上是根据无线电侦察搞到的情报决策的。” 

军委二局合影 (图片来源:搜狐号历来现实)

无线电通信履建奇功 

如果说,二局获取的准确情报在关键时刻为党中央决策提供依据,那么负责无线电通信的三局在整个作战过程中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935年1月,遵义会议胜利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重要领导地位。会议召开和会议后的2月28日期间,军委三局第一、六等无线电分队连续工作,将会议精神、决议和相关命令等,迅速发往红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及在江西苏区的中央军区。

遵义会议(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遵义会议后,三局也进行了调整。不仅让电台人员日夜值班地加强工作,还要求每个军团在行军过程中,始终保持一部电台工作,以便及时地抓住时机,采取有力行动。在整个四渡赤水的战役中,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重大战略决策几乎都是通过无线电通信及时传达到各部队的,包括与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仅军委同各军团收发的电报就达280份,其中朱德总司令签发的在200份以上,无线电通信从未间断。

1935年2月,二渡赤水时,红军及时破译敌密电,获知敌在娄山关附近兵力稀少,中央军委由此决定先克娄山关、再占遵义城。经过电台组织和调配后的红军,在一天时间内,一、三军团各部队快速集结,很快在娄山关地区形成局部优势,一并向黔军发起猛攻,使毫无防备的王家烈部和前来支援的吴奇伟部伤亡惨重,仓皇出逃。二渡赤水的遵义战役完全超过了原来设想的规模。红军5天内取桐梓、夺娄山关、占遵义城,堪称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也在战略上转入主动的态势。

左右配合显神威 

你电侦、我联络、你扰敌、我佯攻,负责无线电侦察工作的二局和负责无线电通讯联络的三局,宛如左膀右臂完美配合,在“四渡赤水”战役中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关键作用,使红军一举跳出了数十倍敌人组成的一个个包围圈,实现了红军长征的战略转折。

无线电工作场景(图片来源:四渡赤水纪念馆)

1935年3月,正当红军逼近乌江之时,二局通过无线电侦察得知敌军大兵压境,毛主席利用红军掌握敌人的电报密码和电文格式的有利条件,假借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的名义,给这两路国民党军发电报,让他们偏离现在的行军路线。不出所料,两支敌军果然照做。因此,红军顺利南渡乌江,小部队携带电台向东南佯攻贵阳,主力部队则以急行军的速度向西进入云南,从西北方向渡过金沙江。

这一次绝妙的配合,使红军一举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在抢渡金沙江的过程中,无线电侦察和无线电通信的配合再显神通。

漫漫长征路,中国工农红军历经了战火的洗礼,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长征途中,无线电通信不仅是红军上下沟通的利器,也是对敌作战的法宝,为长征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参考资料:

1.长征初期如何保持无线电通信联络,国家保密局指导管理司。

2.“长征中黑夜走路的灯笼”——红军时期的无线电技术斗争,中国国防报。

3.追忆长征中的红色电波,张文良,《秘书工作》杂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