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 > 通信科普

开国大典上的通信保障 | 保证听得清!

时间:2022-09-29
来源:中国电信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作者:
字体 :

1949年9月初,中共中央决定于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主任周恩来便把有关开国大典的通信联络、扩音设备等与机电有关的任务交给了前身为军委三局的 “军委电信总局”,并提出“绝对可靠、万无一失”的要求,而这时距离大典仅有20多天。 

当时的北平刚刚解放,百废待兴,而周恩来提出的要求之一是让现场30万群众都能听清毛主席的讲话,这对时任局长的王诤及其同事们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1949年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群众庆祝活动场景

(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大典前扩声演练: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革命大团结在组织上的最后形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奠基,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怀仁堂被选定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地点,工作人员将其天井改造成为会议大厅。改造完成后,音响扩声成了大问题:大厅四面屏蔽,噪声反射很强,混响严重,导致讲话根本听不清。周恩来得知消息后很是着急,他说道:“这是我们第一次作为东道主召集会议,再好的内容人家听不到你说什么,不知道你说什么,这个会议就是失败的会议。因为声音不清楚而砸锅,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为保证会议顺利举行,王诤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总局无线电处副处长傅英豪。接到任务后,傅英豪和组员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从器材仓库拉来了国民党留下的美国海军舰艇的扩音设备,该设备有九个喇叭,被称为“九头鸟”。他们将怀仁堂会议大厅分为9等份,每一份吊一个“九头鸟”扩音器。通过这个设备,怀仁堂铁皮屋顶造成的扩音噪声和混响被神奇地消除。之后,傅英豪和组员们又邀请了大会工作人员和几百名警卫战士进入会场试听,反复进行模拟试验,直到音响效果满意为止。

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现场

(图片来自于政协头条)

通信设备的及时到位,保障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顺利举行。大会结束后,周恩来和大会筹委会对本次大会的扩声系统非常满意。这次成功也为军委电信总局筹备开国大典的扩声保障工作提供了难得的经验。

千方百计:保障开国大典声音清晰 

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结束后,军委电信总局立即着手开国大典与通信联络有关的准备工作。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通信保障工作中,“九头鸟”扩音器功不可没,于是该设备成为大典上扩声喇叭的不二之选。

王诤局长组织傅英豪和工程技术人员,利用 “九头鸟”扩音器功率大、声音失真较小的特点,仿造其样式制作好几个,分别挂在城楼的东南角和西南角,使其形成了强大的音量。除此之外,傅英豪小组还在东单、六部口两地设立了扩音站,进一步保证了扩声效果。为了能把现场的声音调整到最好、最清楚,傅英豪还带人到器材仓库把需要的器材全部调来,在天安门城楼主席台中心安装了几架麦克风。

开国大典

(图片来源:企鹅号资讯探索第壹号)

经过王诤、傅英豪等人的不懈努力,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的声音被响亮地传播出去,传送到全国各地。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人民领袖的雄伟声音久久回荡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并通过转播设备传到了神州大地。至此,新中国正式揭开了新篇章,新中国通信事业也开启了新征程。

时光荏苒,随着5G通信时代的到来,中国早已摆脱了通信落后的状况,成为信息时代的引领者。值此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华诞之际,我们不应忘记那些73年前将毛主席的声音传到亿万中华儿女耳边的老一辈电信工作者。 

 

参考资料: 

《怀仁堂:共和国新礼堂》, 江仙,《国家人文历史》;

《开国大典中的通信兵》, 林玉华,《军事史林》;

《怀仁堂里的“九头鸟”》,舒云,《党史天地》;

《开国大典幕后的通信工作》,尚祚,《通信企业管理》;

《新中国通信事业丨广场扩音、电动升旗——开国大典的通信保障》,人民邮电报微信公众号;

《周总理罕见地发了大火:完不成任务就杀头!清华才子机智化解危机》, 聊聊历史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