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 > 通信科普

趣说通信发展史:上世纪中国记者的“神器”

时间:2022-07-29
来源:中国电信博物馆公众号           作者:
字体 :

1925年5月28日,一位南京的记者需要将当时外交部长王伯群的一篇手稿发往上海,刊登在第二天一早的报刊上。由于时间紧急,传统的运输送递方式根本来不及。不过这位记者使用了一“神器”,顷刻间,手稿就在上海的报社馆里出现,并顺利完成第二天一早在上海各报上刊出的任务。这个“神器”就是现在的传真机,而这次事件也是传真机第一次在我国新闻业中运用。从此以后传真机就和国内的新闻媒体行业结下了渊源。

“传真”是怎么来中国的? 

“传真”这一概念早在清末就被介绍到中国。清同治五年(1866)斌椿、张德彝第一次介绍其基本概念。到了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二月十一日,《知新报》上就刊有《显字新机》通讯一篇,讲述奥地利人发明“电气传字”的机器,这是目前所见国内报刊上最早出现的介绍传真技术的文字。

早期中国人对其命名可谓五花八门:“电传笔迹”、“印字电报”、“电传照相”、“电传像”、“电传形象”、“电传图像”、“电气传影”、“电送照相”、“电传邮片”、“锐电像术”等表象表述性词汇,后来随着人们对传真技术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发现其收报操作流程类似摄影,以正片收录,经冲洗显影、定影、烘干后投送,于是逐渐用“传真电报”、“摄影电报”、“真迹电报”等能体现其工作原理和使用功能属性的词汇。

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上述名称是混用的,只是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才逐步淘汰早期的各种称谓,固定为“传真电报”、“真迹电报”等称谓。“真迹电报”一词更是使用到20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后来统一固定为“传真”。

 

真迹电报所传图片(图片来自于网络)

 

命运多舛的传真机早期商用史 

“真迹电报”在国内正式商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晚期的上海。1926年4月,夏炎(字沧一,湖南长沙人,生卒年不可考,是民国时期的电信专家,也是传真技术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利用北洋政府交通部电报专员身份,从法国引进柏兰式传真机。1927年7月,夏炎的传真电报公司营业,标志传真技术在中国正式商用。后来,北洋政府交通部为规范传真电报行业,饬令邮局与镇威将军公署顾问吴梯青,拟定了我国第一个有关传真业务办理方面的规章:《摄影电报暂行章程》16条。

 

1929年,上海开办至南京的真迹传真电报业务的传真机

(拍摄于中国电信博物馆一层)

 

1929年底,南京国民政府向德国西门子公司订购一台无线电传真收报机。次年6月,南京与柏林间进行了远东第一次无线电传真试验,并取得成功。但由于费用昂贵,无线电传真业务除了有实力的官方媒体,普通大众几乎没人用。业务发展并不顺利。虽然在1934年10月,美联社通过国际传真第一次向上海各报纸,传送其在菲律宾拍摄的《马尼刺大风后水淹大街之状》的照片;但是这并没能挽救国内无线电传真业务,相反这项业务很快就“暴死”了(官方停办此项业务)。

1942年12月15日(美国时间14日),重庆电报局与美国洛杉矶电台之间正式开放无线传真业务。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蒋介石就互通了传真,成为中美报界当日重要新闻。1946年11月,上海电信局安装美国西联公司传真机,用碳素纸工艺,恢复真迹传真业务。同年12月,上海电信局还增添交际传真业务,涉及庆贺、慰问等内容。1948年12月,国民政府将南京的传真电报设备拆运台湾,真迹传真电报业务再次停办。1949年,国民党政权退出大陆,至此国民党在大陆的传真业务也彻底“凉了”。

 

1948年,传真室使用的CF—4相片传真发片机

(拍摄于中国电信博物馆一层)

 

站起来!新中国的传真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传真业务走进一个新时代。1957年10月,真迹传真电报在上海兴办,业务发展较快。1958年9月,上海电报局自制成功我国最早的国产360转传真电报机。该传真机的滚筒转速有90转/分、180转/分、360转/分三种。在300~2700赫载波话路工作时,90转/分或180转/分均可作双边带传输。在300~3400赫载波话路工作时,可以使用360转/分作单边带传输。1960年,天津“国营第754厂”的技术专家还组建了“中文传真机研制小组”,10多名科研人员铆足了劲,仅仅用了8个月时间,就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中文传真机!当时打印出的第一句话就是“中国共产党万岁!”

 

我国最早的国产360转传真电报机(图片来自于网络)

 

1974年,北京至成都用60路微波电路传送《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参考消息》等三种报纸版样。一份6版的《人民日报》传送到偏远城市仅需约半个小时。1976年至1979年,我国先后开办了北京至广州、南宁、昆明、兰州、乌鲁木齐、武汉、南昌、重庆、福州等地上述三种报纸的传真业务。1980年后,又陆续开办北京至南京、杭州、长沙、贵阳、西安的报纸传真业务,并增加了《工人日报》等5种报纸。从此祖国各地可与北京同步看到当天的主要报纸。

 

1974年8月,在北京至成都之间利用60路报纸传真机进行远程传送《人民日报》成功。

(拍摄于中国电信博物馆一层)

 

1984年10月1日,上海市电报局引进快速传真机,开放与日本东京等5个城市间的国际公众用户传真电报;1985年又开放至香港、1989年开放至奥地利和英国的国际公众用户传真业务。另外,1985年5月1日起,上海开放用户传真(FAX)新业务。用户只要到电信部门办理手续、装有合格证的快速传真设备,便可自行在家或在单位随时收发真迹传真,不需再到电报局办理,致使电信部门的真迹传真电报业务逐渐由盛转衰,传真机市场也逐渐萎缩。

目前,在一些企事业单位里,我们依然还可以看到传真机的影子。现在的传真机已不仅仅只有收发纸质文稿的功能,甚至还带有了复印、扫描、电子邮件的功能。传真机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功能。

 

参考资料:

《夏炎与传真技术在中国的传播》,王沛、姚远,《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1期

《传真机之祖》,陈芳烈,《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06年第012期

《中国最早的传真机“真迹传真电报”兴衰记》,《新民晚报》,2004年07月19日

《传真技术传入中国考:兼述其在新闻事业中的应用》,王明亮,《国际新闻界》,2013年9月

《匠人匠心|从新中国第一台传真机看光电通品牌精神传承》,血泪飞鸟,知乎,2020年4月3日

《天津光电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