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邮电发展简史(三)
时间:2020-10-16
来源:《邮电文史》
陕西省邮电发展简史(三)
新中国邮电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陕西全面恢复发展通信网路,1949年底西安至各大行政区的电信通信已大都恢复,省内干线电路也大部分整修完竣。1951年陕西抽调线务工程人员140名,调集汽车62辆,参与架通东起陕西潼关西至新疆霍城长达3000公里连接苏联的国际电信线路,并新架设了铜川至延安、岐山至蔡家坡、大荔至朝邑等五条电信线路,西安市新装1000门共电式市话交换机。邮政积极恢复发展各项业务,实行“邮发合一”,接办《群众日报》和《人民日报》的发行工作,恢复和新开辟铁道、自行车班和乡村步班邮路17000余公里。到1952年底,陕西邮电业务总量达到663万元,局所1466处,邮路25086公里,长途线路8465条公里,市话交换机4405门,都比建国前有较大增长。
以网络建设为中心,邮电通信能力有了较快增长。逐年添置了邮政汽车,从1957年起,自办、委办汽车邮路有很大发展,到1970年干线步、马班邮路已基本为机动车邮路所取代。省局多方筹集资金从1973年至1975年间净增邮运汽车35辆,缓解了邮运矛盾,加快了邮运速度。针对广大农村几乎不通邮的情况,积极响应“队队通邮路”的号召,全省邮电局掀起开辟农村邮路的热潮,经过几年努力,到1978年全省建有邮电局所1587处,100%的公社(乡),99%的生产大队(行政村)通了邮路。
在积极进行网点建设的同时,全省邮电部门坚持“人民邮电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和“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方针,广泛开展了“学大庆”赶先进活动,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1953年陕西省劳动模范、西安邮局投递员周受之投递信件无差错,并于1952年投出一封只写着“西安父亲大人收”的疑难信。1977年全国邮电劳模、周至县乡邮员王新成被称为“秦岭鸿雁”,其事迹被搬上银幕。同时开展了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一些业务量大的单位在营业、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使用了自动化、机械化设备,一改过去邮政完全依赖手工操作的局面,减轻了体力劳动。
陕西电信建设发展很快。1954年西安引进步进制自动电话4000门,以后陆续在宝鸡、咸阳、延安等地市局安装了步进制、纵横制交换机。1956年架通九县一区长途线路,全省实现了有线报话通信。1958年到1965年实现了乡乡通电话。1958年到1961年建成宝鸡至凤州第一条埋式通信电缆,后来又铺设了汉中至安康的长途通信电缆。陕西是全国微波通信建设较早的省份,1969年开通北京到西安的全国第一条600路微波电路,1969年到1975年全省建成23个微波站,通往北京、武汉、兰州、成都、延安五个方向。省际一级干线有京太绥西、京太侯西、京郑西、西成、西渝、西兰等线路,还有北京经神木、榆林等到兰州和兰州经略阳、汉中去合肥的线路,形成明线、电缆、微波、短波等多种手段的通信网。全省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成绩也较为显著,研制成功多项科技项目。(未完待续)